瑶族吊脚楼平面设计,苗族的吊脚楼是什么结构

0元博物馆之旅|一馆了解瑶族的前世今生所谓南岭无山不有瑶,在广东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就有一所瑶族博物馆。这是中国收藏瑶族文物最多、最齐全的专业瑶族博物馆,自2013年建成至今,接待无数游客,博物馆远观似一个巨大的圆桶,红黑两色,设计理念暗藏了瑶族红头巾、吊脚楼、长鼓等瑶族元素,拍照打卡很好出片,一馆两层,分为五个部分,分别是瑶岭长歌、远古寻踪,瑶山春秋、古韵流芳、神工能匠。

瑶族人民记录历史会用瑶绣,譬如刺绣里的篱笆,是安居乐业酒杯,寓意歌舞升平。瑶歌用汉字记录,却用瑶语歌唱。瑶族人的名字非常有趣,有些人名字很长,叫唐大打十斤一贵,因为他们是遵循姓宗族父名出生排序性别的规律起名的。每个人的名字里都会有数字,还有人的名字会有出生后见到的第一件事物,着实有趣。

1、吊脚楼适合北方气候

不适合吊脚楼目的是为了防潮,防止毒虫野兽的袭击,有利于通风。一般是在降水多,气候炎热的地区,如热带季风,热带雨林地区。吊脚楼都是在南方的,因为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,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,其余三边皆悬空,靠柱子支撑。吊脚楼有很多好处,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,又能防毒蛇、野兽,楼板下还可放杂物。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,优雅的“丝檐”和宽绰的“走栏”使吊脚楼自成一格。

2、吊脚楼名字的由来

当承载在传统建筑上的大量地缘特征和文化记忆,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毫不留情抹去的时候,我们已经很难像过去那样,通过观察个地方的建筑物,来判断出它所处的地理和文化区域。然而,吊脚楼,这种古老的干栏式建筑,至今仍在被包括苗族在内的广大西南少数民族人民所广泛使用。建筑,作为人类文明的最大承载体,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体系的捷径。

当人类的记忆尚处于模糊不清的原始时代的时候,有巢氏创造的吊脚楼就作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历史舞台。它临水而立、依山而筑,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,与大自然浑然一体。吊脚楼是建筑群中的小家碧玉,小巧精致,清秀端庄,古朴之中呈现出契合大自然的大美。它是一个令人忘俗的所在,散发着生命的真纯,没有一丝喧嚣与浮华。身临其境,俗世的烦恼会烟消云散,困顿的胸怀会爽然而释。

3、壮族瑶族苗族侗族都喜欢木楼的原因

居住环境取材方便。周围都是树,砍几颗就成,你好!我是苗族的,在我们老家称为吊脚楼,其实没有必要民族化这些民居建筑,只能用地域来区分,在湖南、广西、贵州、重庆、四川、湖北、云南相邻地区都有这样的木楼建筑,除了你例出的民族外,还有土家族,水族,布依族等等,甚至有混居在这些少数民族山区的汉族也是用这种建筑。